Part I. 我的讀後感
<矯正及兒童牙科門診雜記~~>
1. 三歲多的A小妹,每次在門診均哭鬧不休,但”單獨”坐上診療椅後,經行為誘導就不再哭泣、可以合作。除了奶瓶性齲齒外,也觀察到她的口齒非常不清晰 (懷疑有輕微發育遲緩)。某日看診完,愛管閒事的Dr. Lee和年輕時髦的媽咪談了一下子話,順便問道小孩是否許多事以哭鬧回應?那媽媽臨走前說:「李醫師妳講話真像她爸爸,要有原則。可是我一聽她哭就算了!」
2. 六歲多的B小妹,體格健壯,每次看診前在候診室哭聲悽厲,引人側目。”單獨”坐上診療椅後,經行為誘導就不再哭泣,但起初仍不合作,需強制看診。後來幾次治療時很有進步,雖然一進診療室還是大哭。某日看診完,Dr. Lee 和B小妹聊了一下子話,問她說九月上小學一年級,是否也會在教室大哭?她很不好意思的笑了!B媽媽臨走前說:「李醫師妳比較厲害,她看到妳就乖乖的。我也很擔心她上小學怎麼辦?可是在家我聽見她哭也沒辦法!」
3. 五歲多的C小弟,身材極瘦小,(我們以為是三歲多)。除了嚴重奶瓶性齲齒外,也觀察到他前牙開咬極大,說話口齒非常不清晰。在門診哭鬧不休,嘗試行為誘導無效。Dr. Lee和穿著極時髦的年輕阿媽(祖母)談到,要停止吸奶嘴(前牙已開咬),睡前不可以含奶瓶喝牛奶(已全口嚴重齲齒);以及建議全身麻醉。C阿媽就說:「他不太吃飯、不喝牛奶怎麼可以?」「不給他吸奶嘴,他會哭、晚上會睡不著---」
4. 對於要求讓小朋友保持口腔清潔,家長的回答,則是五花八門;包括:「都是他/她媽媽在管的~」、「小朋友都不讓我刷牙~」、「睡前不給他喝牛奶會肚子餓~」「他不喜歡牙膏的味道(所以不刷牙)」、「阿公阿媽都會一直買糖果餅乾給他吃(所以一直蛀牙)」「他/她很愛吃巧克力、不愛刷牙」、「他/她補習回家很累就跑去睡覺(所以沒刷牙)」---
**********************************
那天Dr. Lee看完B小妹後,跟學生们說,內心滿同情小學一年級老師的!當然也很敬佩!(如果他們改行,應該是極優秀的兒童牙科醫師,呵!)
在門診,時常住院醫師治療的小朋友,原本不肯合作,看到Dr. Lee走過去,馬上變得很聽話。Dr. Lee其實沒有比較厲害,反而常自嘲是診療室內最兇的;小朋友所以如此,因為明白Dr. Lee 不妥協、堅持治療原則---不可能哭鬧就可以不看牙,無論如何要看,就算只是用口鏡檢查一下都好。另一方面是"單獨"看診,小朋友無法向家長"講條件", 較能接受醫師的治療. 我們也不欺騙小朋友,會簡單說明治療內容,因此他們會信任醫師、也覺得有安全感。(小朋友對”未知”也會產生恐懼,對已知會覺得焦慮)。其實小朋友比大人们以為的更聰明,是能溝通的;但家長不能用賄賂的、恐嚇或自認為凡事”徵詢”小朋友是open (開明)的!
Dr. Lee最討厭聽見家長對小朋友說:「乖乖看牙、等一下帶你去麥當勞」、「再哭、今天看完牙齒不帶你去買玩具」、「不乖乖看牙齒、等一下不帶你去吃炸雞」;「今天補一顆蛀牙好不好?」、「今天拔一顆牙好不好?」(小朋友當然說不好!)
兒童牙科正向的行為誘導是:「你今天雖然不太乖,醫生還是給你貼紙,下次要更乖喔!」而不是「你今天不太乖,下次要更乖才給你貼紙」。
是的,要有原則。可惜在教養過程中,家人時常是沒有原則的!
“教育”是個嚴肅的課題,不是我這小小牙醫系老師能夠諍言的。
我們教的大學生是學測71級分以上(聯考接近500分,不是18分上大學的)。但是翹課、上課打瞌睡(還好不敢趴著睡;不過朋友告訴我堂堂T大竟然有!)大有人在。人格像幼稚園大學生(龍應台語),媽媽頻繁打電話斥責同學,打給老師求情或argue的,這幾年越來越多!而這樣子的人是未來的醫師? (以後那媽媽是否要打電話斥責患者?)
我甚同意黃崑巖教授的”教養”觀;like father like son!雖然大學風氣或許有影響,嚴格說來,家庭塑造出的人格、行為、思考模式、價值觀等等!已不是大學老師一週一堂主修科目能改變的。
所以學生接受的家庭教養模式,會直接反應在”教育”上。
**********************************
時至八月下旬,我的齒列矯正治療患者下次約診已是九月初。某位母親願意孩子請假,約診在白天時段,令我很訝異。她說:「反正現在學校根本沒在教什麼~~」
我對網路文章提到人本主張 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是疑惑的! 
我曾經居住於北美數年,由子女就學過程,我的認知是任何教師不可以體罰(毆打) 、但學生犯錯要處罰(有明確校規的)。
臺灣家長或”教育專家”為何總是擷取一半? (斷章取義?) 或誤解?
容我有空再多描述一下,聽過的處罰項目吧!
e.g.較嚴重的有 No school (不准上課, 天數不一), 孩子们會覺得很丟臉
但我想這在台灣是行不通的~~
更嚴重的會被要求轉學(transfer); 這在台灣倒是有~~
Part II.
網路文章<一位老師的心聲> (朋友說寫得很好,要請傳閱! )
裡頭的想法你可以不認同,卻不能否認當中許多的事實;人本的孰是孰非,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方能了解;看了這一篇文章,我的心中非常沈痛!
已為人父母者,或許能趁此機會檢視自己和孩子的互動;未為人父母者,歡迎看看、想想以後你會怎麼做教育呢?
我教書近十年了,一直以身為老師為榮,但是最近一年來卻深感心痛與無能為力。 今天上課時,一位學生趴在桌上睡覺 於是我說:某某同學,你生病了嗎?如果沒有生病,請你不要趴在桌上。 然後那位學生連甩都不甩我,我又說了一遍他回答:我高興!
於是我請同學請班導師來,等班導師來時,我說明了原因, 那位學生對我回嘴說:你哭夭〈台語〉喔。 我說:是你還是我? 學生馬上又回:我又不夭,你哭爸咧〈台語〉 然後大搖大擺地跟著導師出去,導師在場卻沒有任何制止的行動, 後來我詢問了導師的處理情形,導師也無能為力,只能記過處理,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這位學生是學生中的老大,後面總跟著一群囉囉 平時打人鬧事恐嚇樣樣精通,記過對他來說其實不痛不癢, 他的母親是從事特種行業所以根本無法管教他, 我曾經親眼隔著一棟樓看過這位學生去恐嚇其他學生,那種狠勁,我心中在滴血。
史英 先生,因為 人本主張 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 一有學生家長 宣揚說 老師處罰學生,這位老師馬上陷入眾聲撻伐的境地,所以誰不自私,明哲保身要緊,何必去管別人的小孩?
所以我們只能以記過處理
史 先生,您聽過報紙曾報導
一位國中生被記18支大過,卻洋洋得意嗎?
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反正又不會少一塊肉,照樣可以畢業。
但是各位人本的大學者,你們都是高知識份子,高所得、高生活環境的人, 但是,不要忘了, 台灣有許多鄉下學校,父母鎮日忙於掙一口飯吃,肚子沒有填飽前,誰有精神餘力去陪孩子管教孩子?
或許我比較白目,我總希望能憑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喚醒這些迷途的孩子,
但是我所得到的是屢次在課堂上學生以哭爸、哭夭罵我, 其實我知道這學生次級文化的語言,我傷心的是有誰願意去管教這些迷途的孩子呢?
老師不應該體罰學生,我贊成,但是,親愛的人本學者們, 請你們到鄉下的學校去教看看,不要老是以高姿態說那番大道理,
人本太過的主張只會使所有的老師灰心,使中低階層的孩子更無人管教而已。
學校一位老師在上課時,一群學生連甩都不甩他,聚在一堆玩撲克牌,
那位 老師也很白目〈因為我現在覺得去管教學生的人實在是太不識相〉, 開口制止學生不要玩認真上課,當然學生不會理會他,繼續玩撲克牌, 於是這位 白目的 老師走下講台抽起一張牌走回講台,
一回頭,一位比他高壯的學生也走向前抓起他的衣領,
劈頭就是甩老師兩巴掌,老師當場傻掉,
事後校方聯絡兩天才找到這位學生的家長出面處理,學生勒令轉學處置。 校長還當全校老師的面,誇讚這位老師沒還手,真是好老師, 事情也較好處理,等於送走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原來老師處罰學生會被告上法庭,可是學生打老師可以完全沒事,
而且被學生打不出手的才是好老師,學生依舊可以在另一個學校
自由自在,我茫然了……
原來人本 所要的
就是一個打壓老師、提升問題學生權力的教育環境啊~~~~~~
一個遍體鱗傷的老師 啟
PS:
一位老師的心聲(寫得好!) 故事從頭來。 八年前從師院畢業後,分發到台北縣,便遇到開放教育, 熬了兩年再也受不了,只好落荒而逃。 今年這批學生上國中了,結果國中反應他們連國字都寫不好, 接下來,小班教學,又接著九年一貫,我漸漸習慣了, 反正就是作作假資料,在牆壁貼貼漂亮的教育口號,
等上級來督導,直到今年,我再也不想忍受了, 於是我上了街頭。 心中一直想說的是,自宋朝王安石變法到清末戊戌變法一千年間 為何沒有改革是成功的。
因為「好的政策」與「可行的政策」是兩回事。 教改的立意跟古代那些改革一樣,都是一批優秀的人才制定一些好的政策執行。
但為何總是行不通呢? 因為真實世界跟實驗室是不同的! 當你們的口號要求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時, 是否想過一些要在夜市幫忙擺地攤的小孩, 是否想過常要跟父母忙著躲債而常常轉學的小孩, 你要他們學什麼呢?
一直好奇那些教改人士的學歷背景。
史英是學數學的,李遠哲是學化學的,沒有人是學教育出身的,為何是由他們領導教改?
就像叫學教育的去制定剖婦生產的流程一樣,不是很奇怪嗎??!!!!
常聽教改人士說過去教育多失敗,我一直想不通,過去的教育失敗在哪裡?
今天新竹科學園區那批三十歲以上的人才,哪一個不是傳統聯考出來的?
聯考不是最好的,但在中國的社會裡卻是最可行的政策!
史英 先生你知道因為教改有多少有錢人家的小孩是花錢靠關係上大學的嗎?
你知道作一份應付甄試的假資料要價三十萬嗎?
八年來,一直應付上級說要教改教改,其實最該教改的是教育單位吧!
因為到最後驗收時,還不是就像五○年代一樣要看教學資料
反正現在電腦印表機那麼方便,老師就把學生放著開始印假資料吧!
最好能上網抓一些圖文並茂的東西,反正來督導的上級就是要看
一些漂漂亮亮厚厚的資料夾, 他也好向更上級交代。
這就是十年教改在基層小學的真相。
史英 先生,請你實際到傳統小學代課一個月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