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 我的讀後感
<矯正及兒童牙科門診雜記~~>
1. 三歲多的A小妹,每次在門診均哭鬧不休,但”單獨”坐上診療椅後,經行為誘導就不再哭泣、可以合作。除了奶瓶性齲齒外,也觀察到她的口齒非常不清晰 (懷疑有輕微發育遲緩)。某日看診完,愛管閒事的Dr. Lee和年輕時髦的媽咪談了一下子話,順便問道小孩是否許多事以哭鬧回應?那媽媽臨走前說:「李醫師妳講話真像她爸爸,要有原則。可是我一聽她哭就算了!」
2. 六歲多的B小妹,體格健壯,每次看診前在候診室哭聲悽厲,引人側目。”單獨”坐上診療椅後,經行為誘導就不再哭泣,但起初仍不合作,需強制看診。後來幾次治療時很有進步,雖然一進診療室還是大哭。某日看診完,Dr. Lee 和B小妹聊了一下子話,問她說九月上小學一年級,是否也會在教室大哭?她很不好意思的笑了!B媽媽臨走前說:「李醫師妳比較厲害,她看到妳就乖乖的。我也很擔心她上小學怎麼辦?可是在家我聽見她哭也沒辦法!」
3. 五歲多的C小弟,身材極瘦小,(我們以為是三歲多)。除了嚴重奶瓶性齲齒外,也觀察到他前牙開咬極大,說話口齒非常不清晰。在門診哭鬧不休,嘗試行為誘導無效。Dr. Lee和穿著極時髦的年輕阿媽(祖母)談到,要停止吸奶嘴(前牙已開咬),睡前不可以含奶瓶喝牛奶(已全口嚴重齲齒);以及建議全身麻醉。C阿媽就說:「他不太吃飯、不喝牛奶怎麼可以?」「不給他吸奶嘴,他會哭、晚上會睡不著---」
4. 對於要求讓小朋友保持口腔清潔,家長的回答,則是五花八門;包括:「都是他/她媽媽在管的~」、「小朋友都不讓我刷牙~」、「睡前不給他喝牛奶會肚子餓~」「他不喜歡牙膏的味道(所以不刷牙)」、「阿公阿媽都會一直買糖果餅乾給他吃(所以一直蛀牙)」「他/她很愛吃巧克力、不愛刷牙」、「他/她補習回家很累就跑去睡覺(所以沒刷牙)」---
**********************************
那天Dr. Lee看完B小妹後,跟學生们說,內心滿同情小學一年級老師的!當然也很敬佩!(如果他們改行,應該是極優秀的兒童牙科醫師,呵!)
在門診,時常住院醫師治療的小朋友,原本不肯合作,看到Dr. Lee走過去,馬上變得很聽話。Dr. Lee其實沒有比較厲害,反而常自嘲是診療室內最兇的;小朋友所以如此,因為明白Dr. Lee 不妥協、堅持治療原則---不可能哭鬧就可以不看牙,無論如何要看,就算只是用口鏡檢查一下都好。另一方面是"單獨"看診,小朋友無法向家長"講條件", 較能接受醫師的治療. 我們也不欺騙小朋友,會簡單說明治療內容,因此他們會信任醫師、也覺得有安全感。(小朋友對”未知”也會產生恐懼,對已知會覺得焦慮)。其實小朋友比大人们以為的更聰明,是能溝通的;但家長不能用賄賂的、恐嚇或自認為凡事”徵詢”小朋友是open (開明)的!
Dr. Lee最討厭聽見家長對小朋友說:「乖乖看牙、等一下帶你去麥當勞」、「再哭、今天看完牙齒不帶你去買玩具」、「不乖乖看牙齒、等一下不帶你去吃炸雞」;「今天補一顆蛀牙好不好?」、「今天拔一顆牙好不好?」(小朋友當然說不好!)
兒童牙科正向的行為誘導是:「你今天雖然不太乖,醫生還是給你貼紙,下次要更乖喔!」而不是「你今天不太乖,下次要更乖才給你貼紙」。
是的,要有原則。可惜在教養過程中,家人時常是沒有原則的!
“教育”是個嚴肅的課題,不是我這小小牙醫系老師能夠諍言的。
我們教的大學生是學測71級分以上(聯考接近500分,不是18分上大學的)。但是翹課、上課打瞌睡(還好不敢趴著睡;不過朋友告訴我堂堂T大竟然有!)大有人在。人格像幼稚園大學生(龍應台語),媽媽頻繁打電話斥責同學,打給老師求情或argue的,這幾年越來越多!而這樣子的人是未來的醫師? (以後那媽媽是否要打電話斥責患者?)
我甚同意黃崑巖教授的”教養”觀;like father like son!雖然大學風氣或許有影響,嚴格說來,家庭塑造出的人格、行為、思考模式、價值觀等等!已不是大學老師一週一堂主修科目能改變的。
所以學生接受的家庭教養模式,會直接反應在”教育”上。
**********************************
時至八月下旬,我的齒列矯正治療患者下次約診已是九月初。某位母親願意孩子請假,約診在白天時段,令我很訝異。她說:「反正現在學校根本沒在教什麼~~」
我對網路文章提到人本主張 學生不可以打罵、不可以管教、不可以處罰,是疑惑的!
我曾經居住於北美數年,由子女就學過程,我的認知是任何教師不可以體罰(毆打) 、但學生犯錯要處罰(有明確校規的)。
臺灣家長或”教育專家”為何總是擷取一半? (斷章取義?) 或誤解?
容我有空再多描述一下,聽過的處罰項目吧!
e.g.較嚴重的有 No school (不准上課, 天數不一), 孩子们會覺得很丟臉
但我想這在台灣是行不通的~~
更嚴重的會被要求轉學(transfer); 這在台灣倒是有~~
Part II.
網路文章<一位老師的心聲> (朋友說寫得很好,要請傳閱! )
裡頭的想法你可以不認同,卻不能否認當中許多的事實;人本的孰是孰非,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方能了解;看了這一篇文章,我的心中非常沈痛! 已為人父母者,或許能趁此機會檢視自己和孩子的互動;未為人父母者,歡迎看看、想想以後你會怎麼做教育呢? 我教書近十年了,一直以身為老師為榮,但是最近一年來卻深感心痛與無能為力。 於是我請同學請班導師來,等班導師來時,我說明了原因, 史 先生,您聽過報紙曾報導 那位 老師也很白目〈因為我現在覺得去管教學生的人實在是太不識相〉, 就是一個打壓老師、提升問題學生權力的教育環境啊~~~~~~ 一個遍體鱗傷的老師 啟 一直好奇那些教改人士的學歷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