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最好的老師< There are no shortcuts>

·                                 作者:Rafe Esquith (雷夫.艾思奎斯) http://www.hobartshakespeareans.org

·                                 譯者:李弘善

·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080226

Part I.  一些閱讀感想

《全美最好的老師》是最近的暢銷書. 其實英文書名是《成功沒有捷徑》《There are no shortcuts》。這是雷夫老師的一本自傳,也是一本分享他多年在小學教學經驗,與從菜鳥蛻變成老鳥的歷程。

我原本並不想買這本書(雷夫老師的學生是小五,我的學生是大!!);但讀完之後還是深受感動~~

他的堅持與付出,造就了無數的弱勢家庭兒童未來的成就,也佩服他盡心盡力的認真、他的勇敢、他不向已扭曲的社會主流價值所屈服的態度~~

我想,他的教學理念及獨特的教學方法,不僅非常受學生歡迎,也會受到讀者的喜愛!

雖然在大學的教學方法不同,但教學理念應該放諸四海皆同吧~~

只是我有勇氣去挑戰、去改變並堅持嗎?

 

今天的大學生用功的不少,但只想低空pass不願多讀書的更多。上一班牙五的學生因為嫌老師(我和ㄚ秋老師都是)上課太長,

上學期教學評鑑時不止分數低,還寫了令人怵目驚心的評語。(這樣子的學生、未來的醫生?)

我倒是不在意評鑑分數,下學期去上課時仍很想”堅持理念”(上多一點內容),但畢竟只是凡夫俗子,不免有些心灰意冷;

最後是中規中矩的把topic該有的內容上了,以不辜負用功的學生!

(2008)六月這一班來實習,發現同學間知識落差很大,我應該課堂上講述過的,竟然不懂或完全沒概念!

真不知道是我沒教好,還是學生自己的問題?

洩氣歸洩氣,雷夫老師說:好老師和其他老師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從不輕言放棄,

而且一旦遇上挫折,他們一定會再重返教育現場,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自我加油啦~~)微笑

Yes, There are no shortcuts--《成功沒有捷徑》!!紅心

要進入學問的殿堂,非下苦功不可,沒有人例外!

Part II. 關於本書

全美最好的老師< There are no shortcuts>

在最小的教室裡,創造出的最大奇蹟!

二十五年來,一個全美名師堅守在同一所學校、同一間教室裡,教導同一年齡學生挑戰與傳奇

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雷夫老師把大部分的時間奉獻給美國加州洛杉磯市哈伯特小學(Hobart Elementary school)。然而,失望、挫折、痲痺、一成不變、介入太多……教育的問題,全世界都一樣。當雷夫老師踏進他的506教室,一切則為之改觀。

一間最忙碌的教室
雷夫老師在早上六點進教室,假日無休
閱讀是教育最重要的環節,雷夫老師鼓勵學生博覽群書,
所有的孩子都要閱讀莎士比亞、狄更斯、史坦貝克、馬克.吐溫等人的作品。

雷夫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帶著學生玩吉他、參加音樂會、表演舞台劇和課外旅行

挑戰低要求,但雷夫老師對學生永遠抱持高標準的期待!

為孩子鋪一條追求卓越之路
雷夫老師受到許多學生與家長簇擁愛戴,1992年並且獲得「全美最佳教師獎」,以及「國家藝術獎章」等等教育獎項的肯定:他的創意活化了傳統學習環境,他的精力全都投注在他的教室裡面,他的教學經歷被拍攝成紀錄影片,他的著作大受好評成為熱賣暢銷書籍。

506教室沒有「庸俗」容身之處,雷夫老師追求完美的精神持續到學生畢業,許多校友得以擠進哈佛、普林斯頓以及史丹福等一流名校深造。《全美最好的老師》分享了雷夫老師的多年教學經驗與蛻變歷程,不管你是教師、家長或是一般大眾,都能從他的坦率和剛正獲益良多——「成功沒有捷徑」,堅持並持續付出,才能淬鍊出卓越成果!

There are No Shortcuts

     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

     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小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考量。

     教書是苦差事,但是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孩子的一生。

     我自己要堅強,才有資格期待學生不被挫折或失敗擊倒;我自己要勤奮不懈,才能要求學生努力用功。

 

Part III.  教師的任務為何?學生踏進你的教室,可以學到什麼?可以帶走什麼?
作者雷夫老師(Rafe Esquith)在書中的論述:

**一流老師也教得出追求更高成就的學生,他們會主動學習、自己給自己出功課。舉例來說,喜愛歷史的學生會在家裡鑽研史學、喜愛音樂的學生會在家裡埋頭苦練,更別提熱愛閱讀的學生了。總而言之,精采刺激的課程讓孩子意猶未盡,他們回家後不需督促都會繼續探究深入 

**「資優不等於成功」,如果府上有資優兒童,請務必讓他們懂得這個道理。過人的才華不見得是生活愉快、事業成功、人際圓融甚至是申請哈佛的保證書。和尋常孩子相較,資優生不過是擁有高效率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敏捷快速罷了。許多學校過度強調資優教育,而讓這群天之驕子變得自我膨脹,最後眼睛都長到頭頂。資優教育必須強調謙沖為懷。

套句傑出教師柯琳斯的名言:「意志比智商更重要。」誠然,高人一等的能力絕對是上天的恩賜。但是人生在世,若要享受成功幸福的未來,智商因素只佔極小的比例。紀律、努力、堅持加上胸襟,遠比智商來得重要。

**我們看到學生表現優異,常常志得意滿,自以為是教學成功的結果,其實這不過是幻覺罷了。盡責的老師就像一盞明燈,引導孩子找到學習方向,並且提供全新的觀點和經驗。但是「資賦」是學生內在的特質,這是教不來的。在教學上,你往往得不到如意的結果,偶爾看到突出的表現,當然讓老師心花怒放,這是人之常情。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時時提醒自己: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必須謹慎小心,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考量。

**不管瓊安得到冠軍還是亞軍,父親的態度始終如一,從不給女兒一絲壓力,反倒是瓊安會要求自己追求更完美的成績。看完兩場泳賽,我彷彿闖入教育的寶山,挖到瓊安的祕密:原來她的謙遜、運動家風度還有同情心,全來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班上)瓊安珍惜那段朝夕相處的日子,她對所有的老同學都一視同仁,對大家都謙和有禮。在這一刻,我突然懂了,瓊安就是資優生的標竿,她不只是資賦優異的學生,更是資賦優異的全人。

**假如你是個新進教師,我有話告訴你,那就是「苦日子不遠了!」,不管你再怎麼盡心盡力,
到頭來都很可能功虧一簣。但是這並不表示你教得不好,而是教書這工作本來就充滿挑戰,
就算最優異的老師都可能處處碰到挫敗。

而好老師和其他老師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從不輕言放棄,而且一旦遇上挫折,
他們一定會再重返教育現場,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Yes, There are no shortcuts--《成功沒有捷徑》!!紅心

 

 

Rafe   全美最好的老師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们雖然致力於拯救、延長及改善患者生命,卻很少詢問患者人生的意義! 下面這篇文章, 或許能給我們醫療從業者一些治療之外的自省! 其實臺灣家屬只偏重延長患者生命,不管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的觀念,也該轉變!

-----"What has given your life meaning so far, and what do you hope will give it meaning in the future?" 驚訝

  <The Meaning of Life in Medicine> Posted 06/06/2008

H. Steven Moffic, MD e-mail: smoffic@mcw.edu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 Milwaukee, Wisconsin

 Even though we physicians are dedicated to saving, prolonging, and improving the lives of our patients, we often don't ask about what gives their lives meaning.[1] I know that I, as a patient, have never been asked that. Even Dr. Kevorkian apparently did not ask that kind of question to people before assisting them to die.[2] In not doing so, we physicians may be missing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he rise of public interest in spirituality suggests that people are indeed looking more than ever to find meaning in their lives.

Some physicians lead the way. Dr. Breitbart has found that asking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to focus on 4 sources of meaning helped them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ir requests for assistance in dying.[3] These sources are:

  • creativity;創造力
  • reviewing experiences;經驗回顧
  •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正面的態度
  • one's perceived legacy.對遺產的認知

Dr. Van Pelt has successfully done something similar with adolescent patients as well as those with headaches.[4]  I have recently begun to do so successfully with my new psychiatry patients, either in the interview or with a simple homework question of "What has given your life meaning so far, and what do you hope will give it meaning in the future?" 沉思

There are many ways that such a 2-part question can help almost any patient. First of all, it can help us to connect treatment to what is important to each patient. It also can strengthen the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 in a time of brief visits. And it can deepen ou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our own lives.太陽

PS. July-1st  25,000 visitors! Thank you for your visiting!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暖化到底有多嚴重?Conservative Climate

【摘  自】科學人雜誌20075月號
【作  者】比艾羅 ( David Biello )
【譯  者】林筱雯

IPCC官方文件可能低估了氣候變遷問題

全球氣候變遷的徵兆非常清楚:冰河融化、春天提早來臨、氣溫上升。事實上,過去12年中,有11年的氣溫登上了最熱年份排行榜。今年2月,跨國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的科學家和外交人員在討論之後,發表了大眾期待已久的摘要報告。這份摘要報告認為全球暖化現象「非常顯著」,但卻刪去一篇有關暖化加速的參考文獻。IPCC剔除了引發爭議的內容,更限制資料只能來自期刊論文,結果完成了一份保守的文獻,它有可能低估全球暖化的效應,就跟該小組在2001年發表的報告一樣。

IPCC今年總計會發表四篇報告,由來自154國、超過2000位的科學家合作。已發表的第一份報告只檢驗氣候變遷的科學部份,報告的草稿由科學家撰寫,再由主要撰稿人分出章節,例如氣候變遷的歷史或區域預測等。在草稿階段,政府代表和其他審稿人提出的意見超過三萬則。最後,主要撰稿人和外交官在巴黎齊聚一堂,逐字審閱最後定稿,更改用字(例如用「非常顯著」取代「顯著」),或刪除爭議性的發現。

例如,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中國的反對之下,IPCC報告刪除了這個句子:人類活動對地球熱收支的影響,是太陽活動的五倍。主要撰稿人、英國里茲大學的佛斯特(Piers Forster)說:「比對歷史記錄,太陽現在對地表每平方公尺多輸出0.12瓦特,而人類活動留住的熱,每平方公尺有1.6瓦特。所以,其實影響差異有10倍之多。」

IPCC報告會這麼保守,其實也反應了氣候變遷科學的現況。許多模式採用不同的暖化腳本來預測海平面上升程度,預估結果從18公分到59公分都有。而且,這些模式並未完全把格陵蘭和南極的冰河融化列入計算,這兩個地方的冰都在陸地上,撰寫模式的氣候學家無法把陸冰融化寫成簡單的方程式(例如:多餘的熱量X=融化量Y)。格陵蘭和南極的冰河對海平面的潛在影響,可能比預估的更大。

格陵蘭的冰河正在融化,移動速度也加快了,然而變化卻不是線性的。例如位於格陵蘭東岸的康格隆薩(Kangerdlugssuaq)開始融化之後,冰河的質量降低,就無法推擠冰塊來加快冰塊移入海的速度。另外,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科學家霍華特(Ian Howat)的研究,冰河融化增加的流量,80%發生在一年之內,隨後冰河又回到平衡狀態。賓州大學的冰河學家艾利(Richard Alley)指出:「冰河正在融化,融化程度隨時間增加,目前冰河並不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它還是十分重要。」事實上,控制格陵蘭冰河的變數很多。艾利說:「我們正試著研究一頭離我們很遙遠、組成又很複雜的巨獸,這絕不是簡單的事。」

另外一些重要現象,像是導致雷雨的對流胞,發生的尺度則太小了,科學家只能得到近似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氣候模式學家齊比亞克(Stephen Zebiak)說:「模式不可能直接計算這些現象,科學家只能嘗試找出對流過程的淨結果。」

全球氣候模式雖然有許多缺陷,但還是越來越可信了。如果以過去100年的氣候參數為輸入值來預測目前的氣候,全球模式的輸出非常符合目前的觀測值。精確的模式,讓科學家對預測未來更有信心;而且,所有的氣候模式都認為,在未來20年內,地球會繼續暖化至少0.4

今年4月,IPCC發表第二份報告,說明全球暖化的影響,包括乾旱、豪雨,或其他劇烈天氣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增加了。第三份報告會在5月發表,內容將討論如何減緩暖化,以及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美國對替代能源的態度還不明確,政府投資更多預算研究生質燃料和氫燃料,但是研究再生能源的經費卻減少了。整體來說,現在美國投資在新能源上的研究經費,比1970年代還低。

艾利說:「有些學生認為,目前支助能源和全球暖化的研究經費不穩定,因此他們對投身研究還有顧慮。」即使語帶保留,IPCC報告的結果也證明了,我們非常需要研究替代能源,以及全球暖化的對策。 (本文出自SA 200704


Part II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作  者】房鼎業 施亞鈞 /智慧藏百科 wordpedia.com
 
   CO2
碳的高價氧化物。無色﹑無臭的氣體﹐有微酸味﹐約比空氣重 1.5倍。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穩定﹐不活潑﹐無毒性﹐可溶於水﹐水溶液呈酸性。臨界溫度31.1。液態二氧化碳冷卻到-21.1﹑壓力為0.415MPa就形成固態﹐固態二氧化碳又稱乾冰。乾冰吸熱可直接昇華為氣體。

        
二氧化碳在地球環境中起重要作用。它是大氣的一部分﹐參加動物的呼吸循環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動物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葉綠素作用下合成澱粉等有機物。

        
生產方法 工業上﹐二氧化碳的主要生產方法有﹕通過石灰石化學加工(或大理石﹑白雲石)而製得﹐純鹼工業也多用此法。作為氫氣合成氣生產過程中副產品﹐在這些生產中往往有脫碳(即脫除氣體混合物中二氧化碳)過程﹐使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經加壓吸收﹑減壓加熱解吸可獲得純度高的二氧化碳(合成氨原料氣)從煙道氣中回收﹐煙道氣主要組成是氮氣和二氧化碳。直接從富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氣井中獲得。

        
用途 二氧化碳在工業中有著廣泛的用途。純鹼工業的原料。純鹼是由食鹽和二氧化碳為原料製造的。生產化肥。二氧化碳與氨作用可製得尿素碳酸氫銨等氮肥。合成甲醇。高溫高壓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可在催化劑存在下合成甲醇。無機鹽工業原料。一些無機鹽的生產需二氧化碳﹐如鉛白是將二氧化碳通入鹼式醋酸鉛溶液而製得的。冶金工業中二氧化碳用於鋼鑄件的淬火。製冷。乾冰具有很大的製冷效果﹐其昇華潛熱很大。乾冰可壓縮成塊供應用戶。肉類﹑蔬菜及其他易腐爛食品在運輸過程中可用乾冰冷卻保鮮。食品工業中二氧化碳可用於糧食和食品的長期保存。二氧化碳還可用於製造滅火劑和清涼飲料汽水﹑啤酒等。近年﹐二氧化碳還用於開採石油﹑二次採油﹑輸送粉煤等。

        
貯運 商品二氧化碳需經淨化﹑壓縮﹑冷卻而液化﹐置於絕熱的高壓貯器中貯存。二氧化碳一般以三種方法分裝運輸﹕高壓鋼瓶﹑槽車和以乾冰形式裝入絕熱裝置。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y-10-2008  Sat

向天下蠟燭兩頭燒的媽媽致敬~~微笑開懷大笑動畫快遞

當個職場媽咪吧! (2008-05-08自由時報) 

**  不必樣樣犧牲奉獻

**   不必事事親力親為

**   不必天天分秒必爭

**   不必人人勝過自己---用心良苦未必是家人需要且會感激的!!

 

康乃馨   康乃馨-1  康乃馨-2

 

Part II 女兒給笨媽的話

 

,笨笨媽!

 

不要皺眉頭啦!

其實妳是聰明媽,只是我還是愛捉弄妳!

尤其被我叫成胖媽,妳常會氣呼呼的!

 

謝謝妳這幾年的包容~~

在我青春叛逆,桀驁不馴的國高中六年

好強愛爭辯的我,說的話常令妳瞠目結舌!

 

而高中升學不順遂,在校考試成績不佳

妳竟然都說沒關係~~

同學聽到真的好羨慕我!

如果他們知道妳年輕時一向名列前茅

大概更要覺得不可思議了!

 

今年母親節妳必須出席學術研討會去演講(可憐,可憐!)

我中午去陪妳吃便當好了!動畫快遞

 

在此誠摯的祝老媽

母親節快樂!紅心紅心

 

PS. 敬請期待我的神秘禮物喔,~~

  2008May pedo     Ann &amp; Mom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y-08-2008 Thursday
 
Over 20,000 visitors!
謝謝各位的造訪~~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I

Les Choristes in Concert

馬可兒童合唱團演唱會 424日 (晚上7:30) 地點:台中市中山堂

424日 晚上,和 Ann去 台中市中山堂聆賞馬可兒童合唱團演唱會 

會場爆滿座無虛席 合唱團天籟般的歌聲令人感動!!動畫快遞

我們最佩服女高音獨唱的Valdez Ophelia 音色很美 高昂卻很輕盈~~

有一頭金髮的男高音獨唱Crevits Jean  很可愛 最受歡迎紅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鋼琴伴奏 Domonic Faricier, 非常優雅的彈著琴~~

音樂會結束後有簽名會 排隊等候的隊伍超級長 吐舌頭

只好說服Ann 放棄

簽名 乖乖回家~~ 好可惜!

 

法國里昂「聖馬可兒童合唱團」曾為法國最賣座的勵志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獻唱(法國本土共累積超過4,400萬美元票房,成為最賣座電影),

因團員在戲中真誠的音樂演繹,結果為本片贏得多項國際性的電影及音樂大獎提名,當中包括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及「最佳電影原創歌曲」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及贏得法國塞撒「最佳電影歌曲獎」。

 

聖馬可兒童合唱團 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法國里昂「聖馬可兒童合唱團」由尼古拉斯.博特於1986年創辦,現有80名天賦音樂細胞的兒童及青少年團員。

多年來,合唱團走遍非洲、亞洲和歐美不同國家表演,是世界知名的國際巡迴合唱團。

 合唱團在法國已經享譽了二十年,參與演出電影《歌聲伴我心》後更是蜚聲國際,

並且定期在不同的媒體中有演出。他們灌錄了超過十張唱片,曲目多而廣泛,

從原創歌曲、聖樂到民歌都有。他們經常外訪,演出期甚至安排至2011

 

音樂會 日期:2008424日 (晚上730) 地點:台中市中山堂

節目: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歌曲

其他歌曲包括: 奇異恩典 / 聖母頌 / 如果所有的兒童/ 法文歌曲集錦/ 世界有你 / 耶和華賜福保護你/ 茉莉花 /天使之糧/ Ohnara/ 快樂

 

Part II

放牛班的春天

愛,點亮一群調皮野男孩的生命

讓他們的世界,有音符,也有藍天!

劇情介紹

一個泛黃的日記本,讓聞名全球的指揮家,喚醒兒時的點點滴滴
  『那年夏天,馬修老師踏進鳥不生蛋的輔育院,任務是輔導一群無可救藥的孩子。這間輔育院臭院長是「鐵的紀律」的擁護者,校規嚴厲連馬修都嚇到。平常學校內沒啥娛,新老師自然成為課外活動的目標物。無意間,馬修老師發現了這一群孩子有著唱歌的潛能,便突發奇想,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組合唱團,但受到鐵血校長的阻撓,他真的能成功嗎

 

野男孩也能出頭天!

  1位好老師,勝過100個好警察!正因他們的不放棄,挖出叛逆外表下的善良和潛力,小天使才能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即使沒有父母,擁有馬修這般讓人感念一輩子的老師,誰說問題孩子沒有希望?【放牛班的春天】裡的新老師馬修(演過70部電影的法國實力派演員Gerard Jugnot),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有來低收入家庭的、有過度頑劣被趕出來、還有雙親戰死的孤兒。而輔育院院長崇尚「鐵的紀律,凡調皮搗蛋者,皆關禁閉,校園儼然成為地獄。菜鳥老師雖然常被整得團團轉,但仍選擇背叛院長,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馬修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還教導生命的真諦。夏天過了,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並擁有一生受用不盡的珍貴寶藏

放牛班的春天-1   放牛班的春天-2      放牛班的春天-3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04-15 (Tue)記者會            
                                                               小酷妹變正美眉!露齒笑開懷

愛美不怕疼!齒顎矯正、正顎手術、牙齒自體移植、裝假牙樣樣來

醫師:矯正牙齒需按部就班,並非一蹴即成!

2008-04-15新聞稿】

 

年輕人愛美不怕痛,除了對於整形、美容的接受度逐漸增高,「正顎手術」、「齒顎矯正」也不再是年輕人望之卻步的一種治療了!

台中市一名十九歲的廖小姐,在依序接受齒顎矯正、牙齒自體移植、正顎手術等治療後,原本歪斜不整齊的牙齒、

戽斗的下巴通通不見了,目前不但可正常咀嚼進食,臉型外觀也更加亮麗了,不少朋友還以為是做了整形手術。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學研究中心齒顎矯正科李慈心醫師表示,目前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來醫院接受矯正治療

不過齒顎矯正時間長、過程複雜,有時還須配合正顎手術才能完全將上下顎骨及齒列對齊。建議民眾在治療期間,

應先與醫生謹慎討論每一步驟的治療順序,才能擁有一排健康的整齊牙齒。

 

目前就讀專科的小姐表示,想起以前缺牙、牙齒不整齊、下巴戽斗的模樣,常讓她不敢露出牙齒開懷大笑,

現在經過齒顎矯正、正顎手術、牙齒自體移植、假牙裝置等治療後,不僅吃東西能很順利的將食物咬斷,臉型也變的更漂亮了。

小姐說,雖然兩年來為了矯正牙齒,正顎手術治療時經歷過六週只能吃流質、臉頰腫麻、牙齒痠痛等痛苦過程,

但是看到矯正後的改變,覺得吃再多苦頭都值得了,許多很久不見的朋友都以為自己去整形了呢!

另一位二十三歲的小姐也是剛完成正顎手術的成功案例,小姐表示,自己從小下巴就有戽斗的情形,

由於要等到成年後才可以進行正顎手術,所以直到前年才就診,去年動了正顎手術,現在矯正完成後臉型、

牙齒排列都跟正常人一樣,也沒有咬合不正的問題了!

 

李慈心醫師指出,現在有越來越多像小姐與小姐這樣的年輕人前來求診,尤其許多想矯正牙齒、下顎戽斗民眾更是與日俱增,

若伴隨有缺牙的問題,這一類型的患者治療過程更繁複,往往時間需花費二、三年以上。醫師表示,

正顎手術矯正治療不是整形美容,絕非一時便能見到效果的,需要先進行全口牙齒矯正,將上下齒列整平後,

再進行正顎手術,一次導正偏移的上下顎齒列,術後將口腔牙齒細微調整,短期即可處理完善。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學研究中心齒顎矯正科李慈心醫師表示,正顎手術需開刀、住院,術後恢復期大約二個月,這段時期只能喝流質

必需等骨頭完全癒合後,才可正常進食,術後大約有半年時間不能用力咬咀嚼食物,治療過程頗為辛苦,所以如非必要,

醫師不會貿然要求患者進行正顎手術。李慈心醫師說,許多患者只求顏面立即改變的整容效果,直接進行正顎手術,

但欲速則不達,不只齒顎無法達到正確咬合位置,術後可能花費數年仍無法將偏移的齒列矯正好。

有些患者因此再進行多次整形手術,不只花費額外診療費用,忍受多次的皮肉之苦,傷財又傷身。

 

針對齒顎矯正治療,李慈心醫師表示,牙齒矯正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在十五歲以內骨骼尚未完全發育完成前開始;

正顎手術則最好等待青春期過後,顎骨生長穩定後再進行(至少18歲以上),李醫師建議民眾齒顎矯正前需與醫師詳細討論,

矯正完成後也別忘了定期回診,才不會讓辛苦而漫長的過程白費喔! 紅心紅心

 新聞聯絡人     郭育宏 0936-822-681   張中翊 0970-077808

04-15-press

 

 

 見04-16中/中廣/中央社/台灣時報 以及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6/2/xdiq.html

 

http://tw.news.yahoo.com/photo/url/d/i/080415/1/20080415_1581903/20080415_1581903.jpg.html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5/5/xc6b.html

 

Part II (附錄) 正顎手術(Orthognathic surgery)後護理

1.     手術前

照會矯正牙科檢查評估治療蛀牙,合牙模上矯正器,血庫備妥自捐血,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

2.     手術部位

隱藏在口腔內。

3.     手術後

(1)    手術當天為矯正先天性或外傷性的咬合不正,上下排牙齒以鋼絲固定四至六週左右。

(2)    維持呼吸道的通暢,手術當天麻醉插入氣管內管經鼻子咽喉到氣管,外接潮濕氧氣為方便抽痰使痰液不黏,

           此管子維持到病房,口中插有呼吸管子時需禁食,且不便說話,可準備筆紙溝通,隔天拔除管子,口中無管子則可說話。

(3)    拔管後,上下有鋼絲固定或矯正器黏在牙齒上,在四至六週裡每次進餐後或兩餐之間及睡前,

            以小牙刷或沖牙機清潔口腔,保持口腔清潔可使用牙膏,漱口水或是冷開水來漱口,使口腔異味減少,增進舒適。

(4)    預防臉部腫脹抬高床頭30-45度,手術後四十八小時內冰敷,48小時後改用毛巾熱敷減輕臉部腫脹。

(5)    由於使用鋼絲固定上下排牙齒約四到六週,因此只能進食流質飲食。種類如牛奶(鮮、調味、木瓜、果汁奶等)、米漿、豆漿、

           乳酸飲料、果汁、冰淇淋、奶昔、魚、雞、排骨湯、過瀘的米湯或玉米濃湯等,約兩小時進食一次;直到鋼絲拆除後才能改成軟食。

(6)    手術後傷口疼痛可以注射止痛針,由口進食後可一天四次服用止痛藥來減輕疼痛。

(7)    一般住院天數約3-5天左右出院,1-2週後回診追蹤。

(8)    口腔內縫線是可吸收線不需要拆線,四至六週後回診矯正牙科除去牙固定之鋼絲後,繼續一年左右牙齒矯正以利牙齒咬合穩定。

   

      術前須讓患者瞭解,除了矯正咬合不正外,最重要的是臉型將改變。手術以後的腫脹會使外形暫時不如理想,

但是數星期經自然消腫後,即可改善而達成效。執行這一項手術時,事前的溝通工作;無論是臉形的改變.

抑或是手術後的狀況說明可減輕患者術後的焦慮不安。因此需要時間重新認識自己,同時周遭的親朋好友也要調適。

而居家護理重點,仍是保持良好口腔衛生。 微笑 動畫快遞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I 大學應給學生哪些必要的生存訓練?

上週收到學生輔導組 的mail,才又想起去年12月26日中午去和營養二”聊天”的事。

當天學生回應真的很熱烈。看見mail提及--”至今仍有回應上次演講,覺得受益良多!謝謝醫師!”,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當天其實我主要引述的,是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在2006年十二月一日《天下雜誌》於成大舉行的「實力,就是未來」校園論壇中的講稿---年輕人得培養跨領域的生存能力!轉載在part II給大家一起閱讀。尤其我們這些老師更該思考---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既簡單又迅速,年輕人的競爭基礎在哪裡?大學應給學生哪些必要的生存訓練?
PS.

2008039 上午 10:25

Dear慈心醫師:

  您好!只是想與您做個確認,附帶一題,醫師上次提供的文章:為什麼要考研究所,學生輔導組這邊也有把它放在公告欄上,看閱學生眾多,非常感謝提供此資料,部分學生至今仍有回應上次演講,覺得受益良多!謝謝醫師!

  祝  平安喜樂 

           惠媛敬上

◤▔▔▔▔▔▔▔▔▔▔▔▔ ◥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輔導組 
     ☆☆☆許惠媛☆☆☆
  電話:04-24730022轉11240
     傳真:04-24715025
     E-mail:aone@csmu.edu.tw
     辦公室:研究大樓地下一樓
◣╴╴╴╴╴╴╴╴╴╴╴╴◢
歡迎光臨網頁:http://osa.csmu.edu.tw/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37

Subject : 96學年度下學期班級輔導主題確認 

1.學習效能

2.生涯規劃(留學)

李慈心醫師

牙醫系

1.分享學習的秘訣。

2.探討如何準備出國留學?

時段可再協調

 

Part II 實力,就是未來」校園論壇
 蔡英文~~年輕人得培養跨領域的生存能力


「相較於我們,你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的老師都受過一流的訓練,」但是,「我不願意再過一次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我蠻同情你們,你們的前途很坎坷,」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在2006年十二月一日《天下雜誌》於成大舉行的「實力,就是未來」校園論壇中,對著全場爆滿的學子們說。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既簡單又迅速,那麼年輕人的競爭基礎在哪裡?大學應給學生哪些必要的生存訓練?蔡英文誠摯地分享她的求學歷程:

文/《天下雜誌》編輯部
剛才來的路上,我在想,台灣的教育告訴我了什麼?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台大,尤其是法律系,有德國教育出來的老師,有受日本教育的老師,也有美國回來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他們的背景、表達方式、邏輯都不一樣。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我一直覺得做學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我記得,畢業前最後一科考試後,有一個同學從後面趕上我,說「蔡英文,我今天報仇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平常老師講的我都沒聽懂,今天我的考卷他一定看不懂。」這一句話,真的道盡了我們大學四年。
回想大學四年教了我什麼?我都不太記得,但是我的老師們至少教了我一件事情,那就是當你不懂的時候,要怎麼去求生存。
相較於我們,你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的老師都受過一流的訓練,他們的思考比較有系統,教育也有系統。可是,我發現你們年輕人正在喪失一個必須的生存能力。你沒有辦法在一個複雜的邏輯網絡裡面,去釐清跟處理一件事情。
外面很多事情,不是學校裡可以學到的。外面的世界變得很快,你今天四年所學到的東西,很可能當你畢業時,就已經過時了。

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
我常常問我自己說,到底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跟各位很坦白的說,我不想再過一次那樣的生活了。
我記得小時候念書,常常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後來我發現,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領受的能力,就像天線一樣。你的頻率不一定跟老師的頻率一樣。你常常會聽不懂,所以就必須調整。最寶貴的學習過程,是那個調整的過程,而不是你記得老師告訴你什麼。
當年念法律系,會發現每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一定有甲說,乙說,跟丙說,甚至到丁說。但是在現實裡,只有三說,就是肯定說、否定說、跟一個調和後的學說。

妥協,不是犧牲原則
其實在人生裡,很多問題都是妥協說。妥協,不是犧牲原則。很多人把妥協跟犧牲原則劃上等號。如果你是這種態度的話,那你的日子會很痛苦,而且呢,你沒有辦法解決事情。因為只要是人,思想一定會不一樣,會有衝突。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經過協調的過程。
我們以前去談判時,有些年輕代表為了表示他是意志堅定的,一開場就說「這是無法妥協的!」我會跟他講說「那你今天來幹嘛?」如果問題要解決,你就要妥協。
我不願意再過一次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我蠻同情你們,你們的前途很坎坷。因為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
這個世界好像沒有去不到的地方,或接觸不到的東西。好像什麼都能靠電腦幫你解決。然後之後呢?之後你們的日子會很難過的。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簡單的、及時的、而且是迅速的,那你的競爭基礎在哪裡?

我在康乃爾大學念書的時候,常到圖書館書庫裡找判例。找到那一剎那,你會有種虛榮感,因為你跟這麼多書本在一起,而且你可以處理這些書裡的知識。
可是今天,你只需要進到資料庫,輸入關鍵字,電腦就可以幫你做到了,甚至連那個評析它都幫你找出來。那你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呢?單單知道怎麼去取得資訊,是不夠的,這些已經是基本條件了。
你們這個世代比我們這個世代辛苦,如果你要面對競爭,有些是基本條件。

第一,你必須能夠「運作」,而且是在跨國界的情境裡運作。
將來你會發現,你所工作的環境,無論是坐在家裡也好,或是在辦公室,你的情境,其實已經是跨越國界了,有時候更是跨越時空。你必須要讓自己在不同的文化、不同情境的互動裡,都能夠自在。
當你跟一個英國人講話時,你要用他的文化角度、他的語法,跟他講話。當你跟美國人講話時,用他的腔調、他的邏輯去講。

我曾經在兩個星期裡飛完世界一周後,空中小姐問我要吃什麼,我想了半天,跟她要兩種東西,一個叫可口可樂,另一個叫做泡麵。
今天我們腦袋裡,已經是有東方,也有西方的東西。對,我們已經生長在一個混合的環境裡。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喪失你的歸屬感,因為要有歸屬感,你才能在全球自在地遊走。
第二,各位要的是什麼能力呢?我這裡寫的是「跨領域」。這是我們大學改革中最重要的方向,大學教育必須要是跨領域的。
在上一個世紀,很有可能三、四代,甚至百年的家族都做同樣的工作。但是各位同學,你大學四年念完以後,很有可能第一個挫折就會出現,因為你找不到工作。
為什麼找不到工作?因為你的訓練,跟社會的需求,已經脫節了。等你工作了一陣子後,你可能又要失業,因為現在做的工作,已經沒有了,你必須要換很多工作。

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不是在教育中,給學生太多面對社會所不需要的知識?我們給知識,而沒給他必要的生存訓練。
我們需要不同領域的訓練,不需要每個領域都深入,但是每一個領域都要涉略。而且要有自己組織這些知識的能力,把它轉化成自己吸收的、分析的、思考的系統。

我記得在美國念法律時,老師每天進來教室,就說我們今天要討論六個判例。「某某同學,你告訴我們這些判例在講什麼?」然後他會繼續問,問到答不下去,就換另外一個人答,問到所有的人都答不下去時,就下課了。
老師從來沒有給過我們答案,每次下課後,我都會問旁邊的同學說「那答案是什麼呢?」你要自己去找答案,把自己救出來。

第三,你需要的是「溝通能力」。現代人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為什麼?因為通訊科技太發達了。

老的時代裡,你寫信,一封信從寫好、寄到,然後對方再回信,可能要好幾天,或好幾年。可是今天,上網就好了,每次都是立即發生的,馬上問、馬上答。
換句話說,你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很精確的掌握你的語言,掌握情境。更重要的是,很精確地掌握對方的心情,和他的想法。

一個會溝通的人,不是天天講話的人。通常那些比較安靜的人,才是會溝通的人,因為他知道怎麼觀察你,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知道怎麼回答你是最有效的。溝通考驗的是你的同理心、感受能力,還有你表達自己的能力。

要了解人性
那麼,要怎麼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性。不論你未來做軟體或硬體設計,或者是醫生、做廣告、行銷等等。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服務的對象心裡在想什麼。
所以各位同學,文學作品還是要看,我也不反對你們看韓劇,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看,因為它代表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表達的方式。把自己放到他的情境裡面,當你在他的情境裡面,你會怎麼樣做反應?你的感受是什麼?

最後,這裡我加了一個字,叫做「熱情」。如果你沒有熱情,你可能喪失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忍不住要再放一個字,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你要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但是不要好管閒事,不該管的事情不要好奇。好奇心跟熱情一樣,都是你往前走的動力,如果沒有這兩樣特質的話,你的人生是很枯躁的,沒有動力。

回到原點,各位同學,前面的日子會愈來愈困難。外面的世界,是更複雜的,很多時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很多時候你沒有辦法分辨,但是這終究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人生。
當你面對人生的時候,千萬要冷靜。有時候你會喪失信心的,但是喪失信心也不是一件壞事。喪失信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問題出在哪裡?只有在喪失信心時,你才會去質疑事情,才會進步,這些都是你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

當你再回頭看你坎坷而具挑戰性的一生時,或許你們會認為,你們的人生比我們的更有趣。彩虹太陽彩虹太陽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ar-10-2008 Monday
  已超過15000人次!
  謝謝各位部落客的造訪~~
  Sorry, still too busy!
 有空再寫些字與大家分享生活心得~~微笑動畫快遞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Folkman-1Dr.Folkman-2Dr.Folkman-3

In Memoriam: Judah Folkman, MD (1933-2008), A Giant of Cancer Therapy 

Medical Community Mourns Loss of Judah Folkman醫界哀悼Judah Folkman殞落

By Allison Gandey-Medscape Medical News (轉載自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January 24, 2008 — 週日在波士頓的Temple Israel,有超過500人出席Judah Folkman醫師的追悼會,這位著名的癌症研究人員在上週因為心臟病或中風猝逝;癌症研究者、麻塞諸塞科技研究中心的Robert Weinberg博士向Medscape腫瘤學表示,我們無法知道他的死因,許多人表示,對於享年74歲的Folkman鞠躬盡瘁並不感到意外,他在前往溫哥華演講的途中,於丹佛國際機場猝逝。( 註:Jan-15-2008)

Folkman博士是波士頓兒童醫院血管生物計畫的發起人兼負責人,也是哈佛醫學院的細胞生物與小兒外科教授;兒童醫院院長James Mandell在有關Folkman博士死亡的聲明稿中表示,這不只是我們醫院的損失,更是全球的大損失,Folkman是真正具有遠見的科學先驅。
  
  Folkman博士於1970年代首先提出可以藉由切斷腫瘤的血液供應控制癌症,這是革命性的觀念,在當時受到醫界的懷疑,當時的研究大部分聚焦在癌症細胞,Folkman 博士則是到今日都還持續血管新生的研究,且在此一領域建立了研究基礎。

目前在全球已經有許多科學家跟著投入這個研究領域;Folkman博士的實驗室從腫瘤純化了第一個血管新生蛋白質,發現了第一個血管新生抑制劑,並且展開了抗血管新生治療的臨床試驗。
  
  目前,在美國和其他27個國家已經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癌症和黃斑點退化,市場上已經有10個新的抗癌藥物,全球有超過120萬人接受抗血管新生治療。
  
  Donald Ingber醫師在網路懷念論壇中表示,目前沒有一位科學家像Judah Folkman一樣對生物和醫學有這麼重要的影響,他和Folkman 博士共事將近20年,而Folkman 博士在兒童醫院任職超過50年;我相信他是少數在多年以後還會被記住的科學家之一。

但是,Folkman博士的許多成果是付出很多代價的,兒童醫院的Robert D'Amato醫師表示,身為外科主任時,他每天很早就來巡房,後來專注在實驗室工作時,他一樣付出相當多的時間,他總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回家,和他共事的我們認為這一切就是這樣自然。
  
  D'Amato醫師表示,我從Folkman博士身上學到很多,他教我一定要回應病患的要求,並且一定要想辦法讓病患有希望,他教我堅定是帶來新觀念的必要元素,他以實例告訴我必須了解病患的痛苦,並且要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他將病患列在第一優先,他的實驗室就是病患抵抗疾病的武器。
  
【給病患希望】
  D'Amato醫師表示,Folkman博士知道抗血管新生治療可以解救數千人命,他認為他必須努力以確保實現,他認為讓這實現是他的使命,也因此他飛到加州說服Genentech繼續研究Avastin [bevacizumab],也因此他飛到國家癌症研究中心說服他們進行血管新生抑制劑的試驗,他從未停下腳步。
  
  D'Amato醫師強調,Folkman 博士將他生命中的每一分鐘都用在讓病患能有更好的治療上,我敬他如父是因為他對我的教導,而你應因他對人類的貢獻而愛他,他的貢獻是稀世珍寶,我們也該感謝Folkman夫人和他的家人,和全世界分享這麼棒的一個人,他們的付出一樣偉大。
  
  Folkman夫人,Paula,現年 47歲,是和Tanglewood Festival Chorus共同演出的歌手,Folkman夫婦居住於麻塞諸塞州的布魯克林,育有兩女— Laura和 Marjorie,有一位孫女 Hannah。
  
  Folkman博士著作有將近400篇經過同儕審核的文獻,以及超過100本書與專題,他有許多榮譽學位,獲得許多全國與國際獎項,他被選為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哲學會、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中心等的院士;2006年時,Folkman博士是布希總統指定組成國家健康研究中心全國癌症諮詢委員會的七個人之一。
  
  Moses Judah Folkman於1933年出生於克里夫蘭,是猶太後裔,他有一兄一姐,因為父親有病在身而肩負家庭重擔;Weinberg 醫師向Medscape腫瘤學表示,我想可能因此而啟發他必須讓人們獲得治療而過好的生活,因此,他開始對青蛙和老鼠進行一些生物實驗,這在後來成為他的人生。
  
  Folkman博士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然後繼續在哈佛醫學院就學,1957年畢業之後,Folkman博士開始在麻塞諸塞州綜合醫院擔任外科住院醫師,並在1964至1965年期間擔任外科總醫師。
  
  Mary Ellen Pierce在線上懷念論壇中提到,我第一次遇到Folkman博士時,他正開始他在兒童醫院的工作,我當時是一個20歲的外科新手護士,常常在其他住院醫師都回家過夜時,他還在病床邊陪小孩,他可以24小時隨時回來巡房,他為病患檢視每個小細節,對他而言,沒有不重要的事情,他可以趕來只為了幫病患倒一杯水或者和他們一起玩玩具。
  
  她表示,Folkman 醫師隨時都可以進行機會教育,他可以在廢紙甚至床單上畫圖解說觀點;溫暖、機智和明智,他的心智是如此難以置信的完美結合,每個認識他的人都可以分享他的諸多軼聞,而這些也讓人知道他是如此平易近人,即使他的國際地位日漸崇高,他也不會不對認識多年的老友打聲招呼。

【會影響他人的熱心人士】
  Maria Rupnick醫師表示,Folkman博士會在實驗室會議中提出許多有遠景的觀念,偶爾,他會遇到一些因為某些因素無法成功的版本,許多人會因此感到沮喪,但是他不會,他只是說,好吧,那什麼才對呢?這代表什麼呢?反覆如此,Rupnick醫師寫道,對這些有挑戰性的問題,我會找出新的有反應的可能性。
  
  她表示,新的重要觀念已經提出,必須知道已經完成哪些—你是某件任務的一部分而非個人,因為實驗室擴展,Folkman博士繼續以他有感染力的熱心和具啟發性的願景強化這充滿創造力的氛圍。
  
  即使不認識Folkman博士的人也提到了他對他們生活的影響,Jim MacDonald醫師表示,他在1990年代初期出席多場演講,MacDonald表示,他和他的同學體認到那些演講的偉大,如果我們在路上看見他,我們會交頭接耳的說我們看到了名人,Judah在那裡耶。
  
  但是因為一些因素,Folkman博士避開了聚光燈,儘管有諸多邀約,他很少上電視;D'Amato醫師表示,他告訴我要低調,因為同儕忌妒會破壞一個人的工作能力。
  
  Mimi Thompson Breed在線上懷念論壇中寫道,Folkman 博士的死,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卻是這麼突然;他的早逝,讓我們這些年輕後輩無法更深入了解他或者受他啟發,對此,我至感哀傷;在1980年代,她任職於哈佛醫學領域新聞辦公室;她指出,我希望有一天,Judah Folkman醫師/科學家/人道主義慈善家獎,任何獎章都比不上諾貝爾獎對他的肯定。
  
  Jo-Ann Rosen護士指出,兒童醫院和世界癌症研究的燈光黯淡了,也許受到Folkman博士的願景啟發的人可以再度點亮並指引治療癌症的方向,這也是博士所希望見到的,我們必須追隨他的典範—追求你的夢想、從不放棄、相信你自己;他的記憶將是永恆。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