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
在老師那個時代,讀丙組的同學其實目標就是醫科吧!(不過老師說,現在時代不同了,有很多醫科的已經體認到牙醫收入比較好)。老師是因為聯考零點幾分的差距,而進入牙醫系的。在北醫念大學的時候,只因為這些微的聯考成績差距,牙醫系好像就被降級成二等公民;因為醫、牙是一起上課的,學校資源都給了醫學系,連老師们上課好像都只對著醫學系學生講話。於是那時候有很多牙醫系學生(當然包括老師啦),為了證明自己不比醫科差,不是醫科的手下敗將,所以可是很拼命的在念書呢!而事實也證明,共同科目牙醫系學生的成績,大多數是不會輸給醫學系的喲!
牙醫系第一名畢業的老師,可不是書呆子喔!成績能維持這麼好,是因為老師很講求「效率」!不只是念書,還有技工,甚至是包括現在的工作,一切都是有計畫,well organized的。就讀書來說,老師一向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是為了把所有的知識做全盤的了解!絕大部分是念原文書,自己做筆記列大綱抓重點,而且因為經濟壓力沒有錢買原版書的關係,老師下課後還常跑到學校附近的書店,(在北醫校門口對面,現只剩合記書局;以前還有南山堂),翻查需要的資料,站著做筆記,只看不買(真對不起老闆!)。老師開玩笑說,因為筆記內容寫太多,以前同學借去看了都很頭大!
就技工部分來說,老師並不像很多同學一樣熱衷於技工,她通常會在學校課堂時間就做好技工,不拖延到讀書時間!老師認為很多同學花很長時間於做技工,主要是沒抓住key points及操作步驟,蠻可惜的。就看診來說,也是一樣要追求效率;老師強調,看case判斷力要夠強,因為做治療就應該考慮優先順序,不然圖浪費時間。而提到判斷力,就不得不回頭提到念書這件事,即你的background knowledge也要夠強。老師強調,讀書和臨床不同,像臨床操刀看似困難,其實練久也就會了;不過知識不是這樣子的,一定是慢慢累積起來的,念的書愈多,腦子裡的知識愈多,觸類旁通,遇到愈難的case才有辦法處理!所以讀書不是無用的!
老師特別提到兩件事情很重要,第一,念原文書,第二,背專有名詞;並且越早越好。近年來台灣競爭力變差,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所有東西都中文化;但基本上,世界上的強勢語言還是英文,尤其是醫學;同學以後走的路要廣,語言絕對是很重要的,(老師甚至還很後悔沒有多學一種語言哩!)。所以希望大家開始看原文書,潛移默化地慢慢看,速度會越來越快,不要到五年級才要讀,完全來不及了。另外,老師還特別提到,背專有名詞,她是像高中生一樣,把課本上看到的單字寫在小卡上,後面附中文注釋,隨手就可以背了喔!
旋律揚起
老師與音樂的結緣其實很早就開始了。由於外公阿姨等親戚都是科班的,她從小接受音樂的薰陶,學過小提琴、聲樂等等,在教會詩班擔任長期的指揮,也在台北世紀交響樂團待過,但是拉中提琴喔!大學時期,週一到週五的時間念書,週末一直維持教導四、五個小朋友拉琴,也藉此賺取生活費 (很特別的家教哦!)。 而週日就交給教會了。老師父親是高中地理老師,家裡有六個小孩,環境並不優渥,所以老師很感謝這些小朋友的家長,讓她有這筆額外的收入而減輕家庭負擔喔!
至於北醫弦樂社,都是要比賽前才去練的,因為通常都是在三四月比賽,接近期中考,所以去比賽時的交通車上,就會出現很多醫、牙的學生拿著筆記猛念書!在北美的時候,人家知道老師的才藝,常抓老師去當指揮,也常常被找去參一腳拉重奏。直到現在,有聖樂演唱時,老師還常被抓去當槍手,(順道一提,老師曾演出彌賽亞女高音,好厲害!)。老師開玩笑說,如果中年要轉行的話,搞不好就跑去學音樂了,而且是宗教音樂喔!
感情世界
老師在台中女中念書的時候,可是個風雲人物!還曾經是樂隊隊長,而且因為個性直爽,跟男生混在一起,挺像一群哥兒們的。到大學之後,曾擔任北醫女青年會會長,但後來慢慢變得比較低調。老師覺得感情的事情很難說,有的男生並不是人不好,或是個性差,只是有時候想法觀念真的不太一樣。老師建議女同學:要勇於說「不」,不要不好意思,拖拖拉拉要斷不斷,勉強交往。而男生有的時候比較容易看不開,要理智喲。
老師與師丈是在大四暑假,參加山地醫療隊認識的,一開始只是覺得挺好相處的,沒有想到最後變成男女朋友。老師說,夫妻之間要是沒有一樣共同的興趣,是很難長久維繫的。而老師與師丈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喜歡古典樂,師丈會彈鋼琴哩。(老師說選擇伴侶不要考慮娶個有錢的太太,或是嫁個有錢的先生,那是上一代的想法。老師認識很多人,伴侶都是家裡安排的,當初結婚時手段都很激烈的,真恐怖!)老師跟師丈的個性不太一樣,師丈比較溫和,老師比較直,也比較強,不過雖然如此,老師跟師丈可是幾乎不吵架的。生氣的話就停止說話,或是等一下再談就好。老師認為回到家後,兩個人保有個人的空間也很重要。
另外,在選擇婚姻時,老師覺得要有共同的信仰比較好。像老師跟師丈都是基督徒,不僅僅是夫妻之間,甚至是家族間(像是公婆)的溝通也會比較良好,再且成見也會比較少。(老師說這是懶人婚姻觀,但可避免生活上許多心神衝擊)。
日常生活
老師回憶以前在彰基當young VS(主治醫師)的時候,曾經下放到埔里;那時候休息時間就開車到處晃晃,而且那裡人情味比較重,很不一樣的體驗。前幾年(1997-2000)在溫哥華,也曾度過一段悠閒地生活。
老師到中山第五年,工作越來越忙;現在真的太忙了,沒有甚麼休閒的時間,不過一個禮拜還是會找一天去書店逛逛,看看最近有甚麼新的書或新的知識,免得與世界脫軌(老師真的很喜歡看書!!) 老師認為閒書還是該閱讀的,應拓展自己的視野,不要局限在牙科診療室。老師平常不太逛街,穿得也很樸實,(自認為滿中性的),不會特別講究或是化妝。老師認為,衣著方便看診就好,但不可隨便;這在北美職場是很重要的,(也算是be professional的要求之一 !)。至於特殊場合像是結婚或是宴會,老師還是會有正式穿著;她也提到,看場合穿衣服才是wisdom!在臺灣好多人穿著太隨便,同學不可輕忽。
出國旅途
出國一直是老師大學時代的夢想。可能以前在國內,牙醫不論是知識還是設備都比較不足,也極少出國回來的老師;再且,看到很多北醫出國的學長回母校演講,頗受影響。老師準備出國是有規畫的(跟讀書一樣喔),慢慢準備,培養英文實力。Intern時開始聽ICRT練聽力,當住院醫師時考托福,考GRE,後來進入了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大學讀矯正(orthodontics)碩士,這就成為了老師後來的專科了。但這段留學歷程,其實非常辛苦;老師說有空再談。
老師要提醒所有的牙醫系學生,因為現在健保制度愈來愈差,以後不太可能全靠日漸減少的總額點數過活;最好能選擇特殊專長,而且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培養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能力,你的未來才有前景!現在的病人不笨,需要自掏腰包時,他會選擇有本事的醫師;而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專業才能走的遠,也比較不會整天做來做去都是一樣的事情。所以這又回歸到讀書囉,(老師希望大家容忍一下呵),同學們一定要自我準備,自動學習,語文能力也要好;出國起碼要會用英文和病人交談,否則哪個研究所要收你?
在大學裡還是要盡學生的本分,大學就是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知識永遠是最重要的;人生中很多東西是會瞬間不見的,只有腦袋裡的東西別人想拿也拿不走,那永遠是你的東西。職場上別人可以不喜歡你,別人可以fire你,但是只要你的本事在,無論到那裡不用怕沒有飯吃。然而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所以一定要先把自己裝備好,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機會來了,你連抓都抓不住。只要有心,有夠強的motivation,真的想要學東西,就能全力以赴達到目標的。
老師也希望大家畢業後,不要馬上投入開業醫職場,那是一條不歸路,一去就很難回來了!因為待醫院薪水比較少,而金錢的誘惑力極難抵抗。但在醫院人家對你的治療要求比較高,如果能多待幾年,多學習,絕對有幫助;年輕的心不要這麼早被污染!等你能力強的時候,自然就會賺大錢了,可別急於(近視於)短暫的利益喔!
未來展望
老師對牙科教育一直有極高度的興趣,希望能有傳承,訓練年輕的一代,多培養一些矯正專科醫師。老師指出像美國醫學中心,訓練專科醫師有很多 ”clinical instructors” 投入,他們是畢業十年以上的校友,臨床經驗豐富,每個禮拜撥出一兩天回到醫院指導學生,是不給薪的,純粹的教育新一輩的醫師;很希望未來中山能仿傚。老師說,尤其牙科技術是需要訓練的,不是會做了就是對的,或多做幾遍熟練自然出師!錯誤的治療方法做N遍,根本沒有益處;是需要給予正確指導或糾正的,這樣對病人也比較好。 (老師在這邊特別感謝她的住院醫師,他們都很認真很肯學,跟老師相輔相成!)
最後,老師祝福大家都能高唱”我的未來不是夢!”,大家都成為良醫!
<額外的話>
Opportunity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
--- 機會屬意有備之人(巴斯德)
•將來會如何, 實在無法掌握. 但現在此刻, 是多少可以影響未來的.
而決心是到成功,最短的距離.
•希望同學找到你的典範 (role model),設定未來目標,好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