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art I.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Part II 從林書豪身上學到的10堂課 (文章在後面)

 Part III. 也談父母親的「善意」    

     ~~ 在兒牙門診約診時常有以下對話~~

      Q (助理或醫師們) : 下次星期幾方便? 白天可以嗎?

      A (家屬等) :有沒有晚上的?

      Q1: 小朋友不是讀幼稚園? 兒牙看診需要有較充裕的時間~~

      A1 (家屬等) : 幼稚園開始讀書就很重要, 還是不要請假啦!

      Q2 : 小朋友不是讀小學低年級?

      A2 : 下課後就去安親班寫功課, 那裡的老師才管得動,還複習考試, 不要

請假啦!會跟不上~~有沒有星期六? 星期天?

      Q: 對不起, 李醫師夜診不約兒牙~~

      → 家長有的不再來, 有的換可以應其要求的醫師, 有的只好很

         ”委屈”的排出時間白天帶來!     

      ~~在矯正門診約診也有以下對話~~

B1 (家長) :他(她) 讀小學高年級要考私立國中,一到五下課後就去補習

班, 補到晚上九點半、十點~~

B2 : 他上國中(高中)一定要晚上, 你們只有週二/週三晚上? 有沒有星期

六? 星期天?

      B3 : 有沒有星期六? 他一到五都要補習~~

      B4 : 有沒有星期天? 他國(高)三了, 週末也要上課/補習~~

      醫師們: 補習班一個月請假一次還好吧?

      B (家長等) : 你們醫生比較會唸書, 我們的請假會跟不上~~

      醫師們 : 無言

    

      沒錯, 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許多父母親出於

     「善意」(或是”面子”?),要求孩子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而不管他是

      否是讀書的料. 甚至深信孩子是”大器晚成”可以逼出成績~~

      我們這些 四、五年級生求學的時代, 或許因為經濟因素, 大多數 家長的態度是順其自然的; 不喜歡讀書的去學”功夫” (到出師),   會 讀書的再去讀~~ 的確, 讀書是勉強不來的~~

                                                                                                                                                                                                                                                                                                                                                                                                                                                       

      更值得深思的是,家長所談的全都只是補習!!

      希望林書豪熱”未來能影響一些家長(既定觀念的改變是緩慢的,要全體改善更是不可能), 願意讓孩子去打球、去彈琴、去 畫圖、當黑手、去跳舞etc~~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再說補習

從小我們就補習,整個社會有種風氣,暗示著小孩一天花越多時間在某件事情上,睡覺時間越少,休閒娛樂越少,那你成功的機會就越高。你教小孩子這種道理他會相信,但現在我們長大了都知道那是假的。補習補得多的人,功課通常都很爛。就算考的好,也多是填鴨出來的結果,這樣的人未 來很可能就尋求捷徑、套公式,對生活沒有創意。

上補習班的小孩,每天早上七點出門,晚上九點回家,一整天的三餐都在外面打發,回家就洗澡睡覺,鮮少有和家人共處的時光。如果一個人還小,身心都還沒成熟的時候,就要每天在學校+補習班上課12個小時,那他長大成人之後呢?

一個年輕人,最有活力的時光,卻被迫一天坐在椅子上12個小時,不需要運動,不需要休閒,生活不平衡,身體不健康,精神不正常,兩性關係不健全,這種人學習/工作能力會好才奇怪!!

所以,我們(家長)怎麼可以不做改變呢?

 Part I.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 2012-02 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王道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這幾天的體育版新聞無不圍繞著華人之光林書豪,他在世界籃球殿堂NBA的傑出表現。身為台灣人,能夠看到子弟在海外有這樣的成就當然會讓我們覺得與有榮焉。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那樣簡單的。

    在進入紐約尼克隊之前,林書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隊都拒絕簽約,  連坐板凳球員都在去年連續被兩支球隊踢走。 更別提當初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就讀,以至於他不得不選擇進入那個並非以運動著名的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得到當前的榮耀之前,他所曾經過的這些彎曲挫折,卻正是我們一般台灣學生或父母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這樣的林書豪,似乎才是我們在「與有榮焉」時所應深思的一面。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林書豪的父母,當時難道不會覺得讓這樣會念書的孩子去打球太可惜了嗎?那不是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作的事嗎?不能進入籃球傳統名校不就表示一種挫敗嗎?後來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不就表示他應該走進華爾街才對嗎?若早知道要去NBA打球,那些高額的學費豈不就白白浪費了?又為何非要去挑戰那幾乎沒有亞洲人可以生存的地方,經歷這麼多失敗、冷落、與屈辱?如果走一般人的路,作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熟悉?只是並非發生在林書豪身上,而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身上,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強迫性焦慮」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只想培養他們才藝;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選熱門科系與作別人羨慕的職業。這樣的想法雖是出自於父母親的「善意」,但卻根深蒂固於我們社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正是林書豪的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

 

 Part II 從林書豪身上學到的10堂課

富比士----希望讓大多數人返回工作崗位時,從「豪小子」身上學到成功秘訣,應用到職場上。

從林書豪身上學到的10堂課,包括:(1)就算沒人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2)當機會降臨時要懂得把握;(3)家人永遠支持你,你也支持他們;(4) 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5) 不要認為團隊成功是自己的功勞等等。

文中還提到,(6) 不論外在環境怎麼變,都不要改變最初的自己;(7) 保持謙遜;(8)讓身旁的人更好,別人會永遠愛你;(9)別忘記上帝的恩寵;最後也提醒所有人,還是得要好好努力,因為你不知什麼時候機會降臨,只有做好準備,才能把握機會。10102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