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殘行為和牙齒、顏面外觀及(言語)霸凌是否有關?

Self-harm, dentofacial appearance, and bullying 

 

上個月某位患者的媽媽,送我一張卡片,除了感謝我們醫療團隊完成正顎手術外,內容寫到她的孩子因為戽斗,求學期間從小就被同學嘲笑,成長過程中雖然學業成績很好,但孩子一直心裡很不快樂!我看完了實在很難過。還好,患者現在每次回診都是滿臉笑容,令我們也為她高興。

因為外觀因素(例如暴牙、戽斗),不只孩子之間的言語嘲笑(霸凌),有時候大人也同樣施加嘲諷。我曾經有患者因為做牙齒矯正,被老師說是愛慕虛榮!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做牙齒矯正,來到門診諮詢,目的竟然是希望醫師認為,孩子的咬合狀況不嚴重,不需要花錢進行矯正。例如下巴歪斜,或是上頷暴牙,家長居然說看習慣了/不覺得!筆者期盼進步中的社會,成人要教導我們的孩子,不要用歧視或嘲笑言語對待外觀比較不同的人。家長若行有餘力,即早給孩子做牙齒矯正,對孩子的心靈及口腔健康是有幫助的。

今年三月份的美國矯正學會期刊(AJODO),恰巧刊登了一篇相關的文章,給讀者們參考。[附註]

13 至 14 歲兒童的自殘行為和牙齒、顏面外觀及(言語)霸凌是否有關?約旦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橫斷面(cross-sectional) 研究(2022, AJODO),評估了在課堂上完成匿名問卷調查的 699 名兒童(339 名女孩和 360 名男孩)。自殘的發生率為 26.9%(n=188),男孩和女孩沒有顯著差異。在報告自殘的兒童中,47.9%(n=90)是由於牙齒及顏面特徵所致。另外有 41 名兒童報告說,自殘是由於與牙齒顏面部特徵相關的霸凌行為。最容易導致自殘或與霸凌有關的三個牙齒及顏面特徵是牙齒的顏色和形狀、牙齒間隙或缺牙以及突出的上頜前牙

自殘行為正全球性的在增加,我們需要加以研究和更理解它。儘管這是一篇有局限性,且無法一概而論的橫斷面研究,但它引人注意,因為它首次提出了兒童自殘與牙齒顏面特徵之間可能有關。研究結果引起了更多關注,因為它表明,每 4 13 14 歲的約旦兒童(26.9%),就有 1 人報告自殘。而每 2 人自殘,其中就有 1 人是因牙齒、顏面特徵而自殘。重要的是,在與自殘最相關的三個特徵中,有兩個是可由矯正醫生治療的 (牙齒間隙或缺牙以及突出的上頜前牙)。台灣的數字是否相似?讓我們繼續關注!

[附註]

Zaid B Al-Bitar, et al. Self-harm, dentofacial appearance, and bullying.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22 Mar 25; S0889-5406(22)00100-7.

 doi: 10.1016/j.ajodo.2021.02.0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Lee李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